常昊:世界围棋规则统一为何步履维艰?

  • 2025-04-07
  • 28

2025 年年初,第 29 届 LG 杯世界围棋棋王战决赛因裁判判罚争议引发轩然大波。中国棋手柯洁因提子未按韩国新规放置而遭判罚,最终选择退赛。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世界围棋规则不统一的深层矛盾,也将 “规则统一” 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推向舆论焦点。

规则差异:历史遗留与现实困境

当前世界围棋界主要存在两大规则体系:以中国为代表的 “数子法” 和日韩采用的 “数目法”。此外,应氏杯独创的 “罚点制度” 进一步增加了规则复杂性。尽管两种主流规则在胜负判定上结果差异极小,但具体操作细节(如提子摆放、劫争处理等)的不同,却可能在高强度赛事中成为争议导火索。例如,韩国 2024 年修订的提子规则要求棋子必须置于棋盒盖内,而中国棋手习惯将提子随手放置,这一差异直接导致了 LG 杯决赛的冲突。

统一路径:从国际赛事试水

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在多个场合强调,规则统一是围棋国际化的必然趋势,但需循序渐进。他提出,国际围棋联盟(IGF)可在尊重各国传统规则的前提下,先行在其主办的国际赛事和综合性运动会中试行统一规则。这一建议旨在平衡各国利益 —— 国内赛事仍可沿用本土规则,而国际大赛则采用 IGF 公认的标准。例如,2023 年常昊担任 IGF 轮值主席期间,曾推动世界业余锦标赛等赛事尝试规则统一。

国际化挑战:职业体系与文化认同

规则统一的另一个难点在于围棋国际化的不均衡。目前,职业围棋市场仍集中于中日韩三国,其他地区尚未建立成熟的职业制度和赛事体系。常昊指出,围棋推广需从东南亚、欧洲等地逐步展开,通过联合办赛(如 “南洋杯”)和文化交流扩大影响力。他同时强调,围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,规则统一不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文化认同的传递过程。

AI 时代的规则反思

人工智能的普及为围棋发展注入新动力,也对规则提出了新挑战。常昊认为,AI 虽帮助人类探索棋艺奥秘,但也导致布局趋同,削弱了棋手的个性化创造。他呼吁年轻棋手在借助 AI 提升水平的同时,保持独立思考,避免被算法束缚。这种 “人机共生” 的理念,同样适用于规则制定 —— 如何在技术迭代中保持围棋的人文精神,是规则统一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命题。

未来展望:共识与行动

尽管困难重重,规则统一已成为业内共识。中日韩三方曾多次尝试协调规则差异,但因历史惯性和文化偏好进展缓慢。常昊建议,可借鉴国际象棋等项目的经验,通过建立全球等级分体系、制定争议判罚标准等方式逐步推进。他表示:“规则统一不是消灭多样性,而是为了让围棋在全球范围内更公平、更可持续地发展。”

常昊:世界围棋规则统一为何步履维艰?EVO视讯真人

从 LG 杯的争议到常昊的呼吁,世界围棋规则统一之路注定漫长。但正如围棋本身所蕴含的智慧 —— 唯有在矛盾中寻求平衡,才能让这项古老的智力运动在全球化时代焕发新生。